
【精选】工作方案模板汇总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作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作方案 篇1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
手足口病是全球x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x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及职责。
1、幼儿园应有一名园长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2、保健医生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幼儿园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3、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4、所有老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幼儿的异常情况。
(二)严格执行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巡班制度。
规范晨检及午检内容,增加巡班次数。
一问:询问病史,问离园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最近有无接触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儿额部是否发热。发现发热及时隔离。
三看:观看幼儿精神状况,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肤的情况。
四查:重点检查易感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2、加强执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的儿童,班级老师或保健人员一定要追踪到疾病诊断,以便及早切断传染源,尽早保护易感人群。
3、加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发现患儿及时隔离。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8)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及其班级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班级交叉活动,不进行入托和转托手续办理。
(9)传染病流行期间嘱咐家长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强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规范,严把食物购买、贮存、加工关。
5、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24小时内(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变化时要续报。
6、停课制度
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 ……此处隐藏3785个字……和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7、教务和政教部门联合落实《善嘉中学学生成长记录册》,并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必修课程A、B层次的选择提出真诚合理的意见、建议,以便供学生参考,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服务。
四、生涯规划工作流程
生涯规划指导主要侧重认识自我和高中发展规划指导、个性特长发展指导、职业特征和职业理想与专业选择指导,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涯规划指导内容分三年时间、以三个阶段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具体流程安排如下:
高一:
1、高一上半学期,高一年级全面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和选修课程《中学生职业规划》,由班主任和专职教师对全年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基本知识的普及,并通过完整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专业和大学,选择专业,撰写职业规划报告,初步选择二门学科作为学考学科,余下科目作为高考备选学科。
2、高一下半学期,根据高一一学期的学习,结合学生的期中、期末测试,再次进行相关职业发展、兴趣了解等测试,并与之前的生涯规划进行比对,听取家长、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成长导师的意见建议,结合大学具体的招生信息,进行适当修正、调整,最终确定三门学科作为高考学科。
高二:
1、成长导师和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以及日常的砺志教育,督促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
2、根据学生自我规划,对相关选考学科进行规划。每位学生初步拟订各学科的学习计划,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该学科相关的发展指导,使学生掌握选考学科相关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高三:
1、成长导师和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立志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及时调整高三学生的考试心态。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学习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对所有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动员和迎考心理辅导,针对高三的需要,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大学各专业招生信息,教会学生在海量数据库中搜索信息的能力,比如查询常见大类专业的大学排名,查询各所大学该专业的高考分数等。同时听取成长导师、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等各方意见,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大学与专业的选择有基本的方向和定位。
3、邀请各大学的招生老师来校向高三学生介绍各大学的基本校情、专业发展、师资等具体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大学及专业。
工作方案 篇5一、认真分析,找准教学取得的成绩与发现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观察,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找准教学取得的成绩与发现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
(1)教学目标定位准,教学设计能力强,教学主线清晰、层次清楚;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2)大部分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各科拓展课外资源巧妙、恰当。
(3)课堂上,各科老师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重学生的语言感悟及语言积累、运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老师挖掘数学学科特点,思维训练意识强,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英语老师能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
2、存在的问题:
(1)老师缺乏对课标的学习,钻研教材仍需认真把握。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课标的定位欠到位。语文教师对各年级段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是训练有效缺乏思考。科任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不够,备课时缺乏细节思考。
(2)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基本训练目标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富,目标落实不到位。
(3)学生的现状分析不全面,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师教法多,学生学法少,对学生课上生成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不够。
(4)科任学科教学常规需要加强,部分教师语言不够规范,个别教师知识概念有错误。
二、制定和落实教学工作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教学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学校制定如下措施进行整改。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组织干部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入理解“接纳、包容、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思想,使“面向全体、善待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形成共识。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学校进一步研讨和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学校教研活动,使学校教研正常化、规范化、有效化。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并进行适当地奖惩,以激励教师规范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通过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备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日常教学行为做出详细的更加切实可行的规定,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严格考核,努力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及时复备课,写课后反思及对后进生的辅导。
3、在加强质量监控的基础上,本学年重点加大对教学单元目标检测使用的监控力度。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并及时写出书面质量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4、继续深化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增加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评价方式上,要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1、强化教师基本功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细致分析自身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落实。要求老师们抓住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这一契机,通读一至六年级的全套教材,把握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落实学段的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教材,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2)加强新任及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困难较大教师的指导,尽快提高把握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通过干部组长对新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困难较大教师定期听课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间互相听课等形式,用课堂教学实例剖析、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促使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3)通过骨干教师每学期做引领课、带徒弟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4)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要求老师们充分利用资源,虚心向名师、教研员请教,抓住每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加强校本教研,规范学科教研活动
1、广泛开展调研,了解教师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主题,有准备,有反馈,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2、继续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专家的指导作用,各学科继续加强集体教学研究。
总之,我们要牢固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对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不断完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